首页  >   社会  >  正文

“科海追星”——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

wps4A19.tmp

“科海追星”——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(总第27期;2022年9月份)

wps4A1A.tmp

(张飙先生近照)

张飙:“天地英雄气概,古今家国情怀”——“两弹一星元勋背后的故事!”

张飙:”从原子弹到中子弹,我们一代科学家,做了外国五代科学家的事情”

张飙先生简介:

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。

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、分党组书记;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、科技日报总编辑、中国艺术报社长。高级记者。

曾举办《甲午120年祭》、《致敬两弹一星元勋,致敬科学家》等8次个人主题书法展。

曾获“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”、“首届郭沫若文学奖”。获“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”称号。六次获中国新闻奖。

现有社会职务: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,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,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,中日友好协会理事等。

wps4A1B.tmp

张飙先生“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和中国书法艺术功底!”

(一)、致敬缅怀决策管理学家张顺江教授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81f3fbc5ba17f09112f95509c4bc57b.jpg

致敬缅怀决策管理学家张顺江教授⊙《科海追星》之三百一十八

◎世界模型构拟,阴阳宇宙通观。九圣文流归一统,万象繁紛溯本元,千河水共泉。决策邦兴国盛,真情业顺江宽。演绎“大科”超现代,“开悟”宏筹动地天。魂依华夏帆。(《破阵子》----张飙)

◎今天是张顺江教授(1937年9月1日---2007年7月28日)的诞辰纪念日。他是我国决策学的创始人,中国未来研究会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、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创建者之一。他曾从事我国核工业工程理论研究、工程设计及指导施工23年,为“两弹一星”做出了贡献。他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思想的研究,演绎出现代大学科方法论,创立了横跨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性大学科--决策学,著述达1500万字。其中400余万字的中国第一部决策管理学专著《中国决策学》(14卷)已出版发行。代表作《本元论》、《法元论》被评为决策管理科学经典述著。《决策学基础》被学术界评为中国决策名著,被海外学术界誉为“现代孙子兵法”。

◎张顺江认为:“决策学是人类开悟的整个过程”。他拒绝了国外公司的高薪聘请,一心在中国开展决策管理高级人才教育,培养中国自己的决策英才。他说:“刺刀拿不去的东西,用金钱和名誉也别想拿去!”

(二)、致敬缅怀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乐森璕院士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3f15358f4734dd694b1d0221c80e61f.jpg

致敬缅怀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乐森璕院士⊙《科海追星》之三百一十九

◎“四射珊瑚”分类系。层划“泥盆”,慧眼勘油气。路拣阶石揭古秘。鱼名“乐氏”披殊誉。国盛邦强生死许。但只息存,便尽全身力。魂聚真情凝大地,痴心最爱芳菲育。(《蝶恋花》—张飙)

◎今天是乐森璕院士(1899年9月4日—1989年2月12日)的诞辰纪念日。他是中国珊瑚化石研究的奠基人之一。发表第一篇中国学者研究珊瑚化石的著作、合著中国学者第一部研究早二叠世床板珊瑚、四射珊瑚和苔藓虫的专著。对四射珊瑚化石完成大量属种的总结和厘定,提出分类学与系统演化方面的重要认识,发现了著名的乐氏江油鱼化石。推进了中国泥盆系的研究。从事地质教育事业60余载,培养出2000多地质人材。他说:“我最大的快乐就是为培养地质科学人才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”。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◎1953年乐森璕带学生在四川江油野外调查时,发现寺庙外一块

石台阶可能是鱼化石,带回后经鉴定为新属新种鱼化石,被命名为“乐氏江油鱼”。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节颈鱼目的化石,被列为1953年度地质考古界重大发现并被载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》。

◎乐森璕自上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煤、铁、铝等矿产资源普查,为合理开发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奠定了基础。他的《贵州地质纲要》等论文,获得地矿界的高度评价。他说,“若全省地质都调查完竣,则吾死亦愿足矣”。

(三)、致敬缅怀有机化学家化学史家袁翰青院士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782a331471b7ad61ac6b5d8d47774c6.jpg

致敬缅怀有机化学家化学史家袁翰青院士⊙《科海追星》之三百二十

◎立体化学拓巨篇,

“变旋”联苯释机玄。科普新知泽万众,目炯:情报环球一网全。“造纸”“炼丹”实证考,遍找,《易》传《道》载辨真源。古韵华光今更炫,最恋:翰章青史著轩辕。(《定风波》----张飙)

◎今天是袁翰青院士(1905年9月7日—1994年3月2日)的诞辰纪念日。他是有机化学家,在立体化学和异构现象的研究中有卓越贡献,1932年首先发现联苯衍生物的变旋作用。他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奠基人。1940年创建甘肃科学教育馆,把该馆建成了抗日大后方的科普教育基地。他说,“科学普及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”。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。他是化学史家,在对《周易参同契》《道藏》等古籍进行了深入剖析的同时,注重对实据的考证,对中国古代的炼丹史,造纸起源、豆腐起源、陶制工艺、炼铜技术、制糖历史都有深入的研究,对研究我国的化学史具有重要价值。1956年参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,任代理所长。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◎1954年至1956年之间,袁翰青写了《溶液》、《铜的故事》、《糖的故事》等书藉。我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后,袁翰青写了《氟的工业制造技术》和《硼烷的制备》两本书,1958年出版,普及了相关的科学知识,但却因他已经被划为“右”派没有署名。1975年,袁翰青因脑血栓右半身偏瘫,他坚持用左手写字,从1980年到1988年,他在报刊上介绍了26位世界著名的化学家。

◎袁翰青在78岁生日之时,写了《自嘲》诗:“寿考年华水样过,返童惊醒笑南柯。掌珠浪击成砖石,绛帐烟飞岂梦魔。沧海几经陈迹在,欧风雨栉征尘多。翰墨愧惭迷后学,青春虚度惜残波。”

(四)、致敬缅怀钢铁冶金学家李文采院士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d903409d7c27e2a9763268bb330409e.jpg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4c8e46e8b38827c631f98bb8d8b200e.jpg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dc18a597afcfe06058d3deda7c26f82.jpg

致敬缅怀钢铁冶金学家李文采院士⊙《科海追星》之三百廿一

◎采矿炼钢追现代。

新科广揽除千碍。

筑我强邦雄志在,

痴情拽,心潮铁水同澎湃。

有梦艰磨终不改。

廿年颠沛添豪迈。

身入熔炉融夏脉,

青史载:为国铸栋真文采。

(《渔家傲》----张飙)

◎前天是李文采院士(1906年9月9日--2000年3月1日)的诞辰纪念日。他曾参加上海重工业企业接管,整顿上海各钢铁厂,组成了上海国营钢铁公司,规划了沪、杭、宁的电力网工程。组织开展了当时世界领先的钢铁工业的三大新工艺技术试验,即半吨氧气顶吹转炉的炼钢试验、80毫米圆坯半连续铸钢试验及钢水真空处理和真空铸钢试验,首次在我国半吨转炉试验了纯氧顶吹。在首钢、包钢、淄博硫酸厂、湛江钢厂进行了熔融铁矿用炭还原制取铁水的试验。主持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越西石棉矿。1958年后,李文采被迫停止研究工作。1979年重新工作后,把工作重点放到超过世界先进水平、技术创新、国产化方面,做出了大量贡献。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◎李文采1930年入党,在洪湖边贺龙的队伍里建成电台,为恢复洪湖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通讯联系做出了贡献。洪湖根据地遭到“围剿”时,电台被破坏,李文采突围出来与部队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。此后一直积极寻找当组织,并为党做了大量工作,经受了严峻的考验。1949年初被批准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。

(五)、致敬缅怀冶金学家孙德和院士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1fb10ae41688239cc81081954c59169.jpg

致敬缅怀冶金学家孙德和院士⊙《科海追星》之三百廿二

◎华夏冶金泰斗,特钢建厂先河。铸炼含氢析量变,沥血推文著《百科》。心熔铁水灼。工业救国銳任。摧残不辍拼搏。技揽全球迎面赶,德厚九州万绪和。炉飞浩气歌。(《破阵子》—张飙)

◎今天是孙德和院士(1911年9月14日——1981年7月21日)的诞辰纪念日。他是中国钢中氢气行为规律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之一,氧气转炉炼钢和炉外精炼等技术工业化的开拓者之一,被誉为“钢铁泰斗”。他系统地研究了钢中含氢、真空测氢和真空冶炼对不同钢种含氢的影响,创制了真空钢液取样测氢和氧的仪器。主持了我国第一个特殊钢厂—大冶钢厂的扩建工程总体设计。积极推进和指导我国第一个氧气转炉厂、连续铸钢、钢水真空处理和炉外精炼等项目的实验和工程设计。“文革”时他身心受到摧残,健康每况愈下,仍于1979年全力编纂了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矿冶卷》冶金部分。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◎曾有人问孙德和为什么从基础学科转学钢铁冶金工程学科,他说:“没有钢铁,中国工业与国防两俱落空。“他对国际炼钢新技术的态度是:中国应该迎头赶上。

◎1945年二战结束后,留德的中国学生推举孙德和为负责人,组成战后第一个留德中国学生归国团。历时4个多月,辗转回到了祖国。

(六)、致敬冶金物理化学家魏寿昆院士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293e962137b2141dbf7f9a02228a127.jpg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92287b0c92c5cf0f4488bfcfe01671c.jpg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80d239abcfa85a9e80f0da49882412d.jpg

致敬冶金物理化学家魏寿昆院士⊙《科海追星》之三百廿三

◎创学科物理冶金。炼高纯钒钛镍砷。捧发明享誉世界。未忘:国贫辱悲愤图强心。八十载授课情谆。百零七岁月率真。育桃李春播天下。却道:咱只是读书教书人。【《读书人》(自度曲)—张飙】

◎今天是魏寿昆院士(1907年9月16日--2014年6月30日)的诞辰纪念日。他是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,首次提出“转化温度”概念及运用活度理论,为红土矿脱铬、金川矿提镍、包头矿提铌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提钒、华南铁矿脱砷、贫锰矿脱磷等多反应中金属的提取和分离工艺,奠定了理论基础,在国内率先开展固体电解质电池直接快速定氧技术的研究,该技术于1974年被誉为当时国际钢铁冶金三大发明之一。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◎在他107岁的人生中,曾在10所大学任教80余年,主讲过28门课程,为我国培养了四五代冶金科技人才,目前全国冶金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很多是魏寿昆先生的学生。

◎魏寿昆的理念是“以做好教师本职工作要求自己,以为祖国培育英才为己任”。他说:“我是个读书人、教书人。除此之外,我都不是很懂得。搞不懂的事,我不会乱发表意见,宁愿多听、多看、多思,心里明白哪些是对是错就足够了。”

◎1931年在柏林期间读书期间,面对崇拜法西斯的德国青年的挑衅,魏寿昆厉声谴责道:“我们中国人一定能把日本人赶出去!让你们这些好战分子见鬼去吧!”他后来写文章回忆当时的心境:“国家不强,受人侮辱,痛愤在心。”

  1. 致敬缅怀物理化学家吴学周院士

致敬缅怀物理化学家吴学周院士⊙《科海追星》之三百廿四

◎紫外远红捉万线。

分子精研,光谱新学奠。

百彩融身千慧献,

心牵碧宇天华炫。

燃料核能争气炼,

志壮情纯,何惧风云变。

科技救国偿夙愿,

党旗映照忠魂鉴。

(《蝶恋花》----张飙)

◎今天是吴学周院士(1902年9月20日—1983年10月31日)诞辰120年纪念日。他是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奠基人之一,在我国最早把光谱数据应用于分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计算,在分子光谱的研究中做出了世界性的贡献。从事多原子分子的紫外、远红外光谱研究,发现了一些新的光谱带系。他组织建立了分析化学、高分子化学、半导体化学、无机化学、结构化学、有机化学等学科,开设了原子光谱、分子光谱、波谱、X射线等专业。在他的努力下,成功地制造出国内第一台激光拉曼光谱仪,填补了国家一项重要空白。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;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◎1962年,苏联专家撤走时带走了所有核燃料工程的资料。吴学周说,中国人是有志气的,我们一定要贯彻党中央关于大力协同将原子弹搞出来的指示,他领导了核燃料的研究工作,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有关原子能化学的大量任务。

◎吴学周坚信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实现“科学救国”“科学强国”的理想。1983年1月1日,他提交了入党申请书,9月20日被批准入党,9月26日,他所在的党小组全体党员在吴学周的病房里开党小组会,他第一次参加了党的组织生活,一个月后逝世。

◎吴学周一生有“两怕”“两不怕”:不怕科研任务重、不怕病痛纠缠和环境苦;就怕养病耽误科研工作、怕为自己花国家的钱。他常常告诫学生:实验要仔细严格;论据要充分严谨,对困难和问题,要锲而不舍、顽强拼搏。问题解决了,知识和能力就积累和提高了。

(八)、致敬缅怀医学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院士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3cbf00e470336313224f3f25ddfe6fa.jpg

致敬缅怀医学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院士⊙《科海追星》之三百廿五

◎热带病学启始,“丝虫”剿策集成。承续“协和”担首帅,创建“贵医”斩万荆。畅怀华夏风。未恋高官厚禄,

只思福造民生。淤辱不移霄汉志,左“右”无遮日月明。谁铭士子情?(《破阵子》—张飙)

◎今天是李宗恩院士(1894年9月26日—1962年2月或3月)的诞辰纪念日。他是中国热带病学研究的创始人。1926年发表《江苏的丝虫病调查》,开启了中国丝虫病学研究大幕(2007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消灭丝虫病的国家)。抗战后受命创办贵阳医学院,解决了当时敌占区大批医学生的学业,培养了抗战急需的医学人才,保护、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医学精英,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。1947年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首任华人院长。新中国成立前夕,他对动员他去台湾的“要员”说:“我决心留下办医学教育”,“想对国家对同胞继续有所贡献”。1957年成为大“右”派,遭遇严厉批判被撤职降级,并被调离北京全家赴昆明。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。

◎李宗恩几乎每年夏天都要去江南地区调研热带病疫情,“每天在又湿又热的地方钻芦苇塘”,“穿着厚帆布的衬衣和马裤,带着有纱罩的铜盆帽,在密不透风的芦苇丛中采集蚊子标本”。他还不时自责:“离乡土太远了,吃不了苦,影响了研究工作的深入”。

◎李宗恩说:“我以为一个人能够有一种固定的事业欲,也可以使他的精神生活达到健全而有意义的境地。他一定能够从他的事业中得到满足,得到他特有的乐趣,他活一天觉得有一天的意义,他的心境永远是乐观而且积极的。”

(九)、致敬缅怀石油化学家陆婉珍院士

C:\Users\Administrator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9bf42167d9216b0b20c0aea645ed1f1.jpg

致敬缅怀石油化学家陆婉珍院士⊙《科海追星》之三百廿六

◎石化权威,

巾帼慧眼。

原油燃气凝魂炼。

“近红”“光谱”拓云开,

涓流爱聚家国恋。

青茂胜蓝,

惟心所盼。

擢催桃李争极艳。

业珍情婉笑驱癌,

征途自有春风唤。

(《踏莎行》—张飙)

◎今天是陆婉珍院士(1924年9月29日—2015年11月17日)的诞辰纪念日。她是中国石油分析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,我国近红外光谱学科的创始人,被尊称为“近红外光谱之母”。她建立了完整的原油评价体系,多次参加解决生产中的问题,指导建立了从天然气到渣油的整套组成分析方法。她率先在中国开展了气相色谱用于油品分析的研究工作,为中国重大新型炼油工艺的开发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分析数据。被称为石化王国的巾帼英雄。她和同事撰写的《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》是第一本系统阐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专著。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◎陆婉珍曾说:“当年躺在‘牛棚’地板上的时候,把一切想透了,人生最差也不过如此,还能怎样呢?一个人很难在现实环境中得到所需要的,可是至少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吧。”1986 年,被查出患了肾癌后她说,切了一侧肾,我还有另一侧呢。80年代,她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。

◎陆婉珍对学生说:“科学成绩是常年的累加,而不是一朝一夕的辉煌。”“年轻人要在大环境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,不要为了追求某些不值得的东西花太多的精力。”“要想成功,必须抛却功利心。要顺其自然,从点滴做起,功夫到了,自然会积涓流以成大海。”

“诗魂书骨传递旗帜,两弹一星精神永存!”

(书法作品和译文由张飙先生提供)

wps4A3B.tmp 

(编辑/报道:风华正茂;视频号:风华正茂fhzm)2022年10月1日

Copyright © 2018-2026 北京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