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>   社会  >  正文

范青临汉碑系列之六——《好大王碑》

《好大王碑》全称《高句丽好大王碑》 [2]又称《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》。清光绪年间(1880年前后)出土。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(414年)刻,隶书。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。纵612厘米,横185厘米,44行,行41字。在吉林省集安市。为六米多高的巨碑。

该碑刊刻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(公元414年),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,由一块巨大的天然角砾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而成,碑体呈方柱型,四面环刻的碑文记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君王谈德的战功。其书法风格方正纯厚,古拙厚重。

天真烂漫的《好大王碑》

翻开《好大王碑》,每个人都会眼前一亮,生出一种怪离的感觉:不同的字,有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,有像一尊“闭目养神”的木雕,还有像憨态可掬的村妇,更有像笑傲江湖的武者……字形古拙、质朴,憨憨的,“方头方脑,笨手笨脚”,一派浪漫、自然!此碑,既没有蚕头燕尾的修饰,也没有书写之前的刻意安排,浑然似丐帮的长老,貌不惊人却功力深厚;又似威然端坐的佛陀,在淡定中透出灵光,让人爱不释手。

百度资料显示,该碑全称《高句丽好大王碑》,又称《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》,是高句丽王朝的长寿王为铭记其父永乐太王的功绩而立。碑文记叙了永乐大王当政时讨稗丽、攻百济、救新罗,伐夫余、败倭寇的赫赫战功。该碑立于好太王陵寝东侧。因永乐大王死后谥为“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”,故又称其为《好太王碑》。该碑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石碑之一。为述说之便,以下均称《好大王碑》。

《好大王碑》不仅在我国历史文献研究整理方面有重大意义,而且在书法学习和研究领域具备特殊的地位。据《集安县志》记载:“此碑名家考证极多。惟因碑身高大,当时未筑碑亭,加上碑石粗劣,苔藓封蚀,剥削模糊不辨之字好事者以意补之,文字或减,故难以窥见原貌。后苔藓尽去,光绪中叶,拓者除残削减没者外,字迹清晰,好古者视为珍品。今者逐年剥削,不可辨认者又多矣。”

书法发展至东晋,王谢楷行草早已一统大半天下,北方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各霸一方,书法探索在缓慢推进,到《好大王碑》被立起的414年,距离汉代隶书的辉煌时代已过去240多年,为何会有《好大王碑》这一奇碑“从天而降”、震惊寰宇?有一点原因似乎有些可能,那就是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白山黑水之间,道路隔阻,交通不畅,远离中原,加之少数民族政权对文化学习的粗放,导致中原的先进文化特别是书法新体的传播出现了“滞后效应”,没有对其及时实现覆盖。然而,却也因此幸运地催育了这块神碑的诞生。

纵观此碑,不难发现,其线条貌似“单纯”无奇,实则力贯其中,深藏不露,深谙“中庸”之道。清代邹方锷《论书十则》云:“夫作字,以用笔为尚,用笔之病:曰呆、曰弱、曰率、曰滞、曰俗;其善者曰劲、曰灵、曰瘦、曰净、曰雅。”无疑,《好大王碑》之用笔劲挺,线条瘦净,无不贴合雅、灵之境也。由于原选碑石的材质粗劣,苔藓长期封蚀,《好大王碑》的线条,从“外观”上看,不重东汉隶书头尾的修饰,表现出来的是粗旷、浑濛之貌,似呈“万虫啮木”之态,线条表面凹凸不平,又似“屋漏痕”的边缘,临习该碑时选择偏生纸、偏软毫笔、辅之迟涩行笔应易表现这种“线貌”;再从线条的内质上看,刚柔有度、劲挺内敛的用笔成为其“独家”特点,入笔尖圆互用、收笔沉着干脆凸显马背民族浓郁的直率和刚强,线条在平式、直式为主的方向上显露出机智、可爱的另一面。

清代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云:“书法之妙,全在运笔,该举其要,尽于方圆。操纵极熟,自有巧妙。方用顿笔,圆用提笔。提笔中含,顿笔外拓。中含者浑劲,外拓者雄强。中含者,篆之法也,外拓者,隶法也。提笔婉而通,顿笔精而密,圆笔萧散超逸,方笔凝整沉着。提则筋劲,顿则血融,圆则用抽,方则用挈。圆笔使转用提,而以顿挫出之。方笔使转用顿,而以提挈出之。圆笔用绞,方笔用翻,圆笔不绞则痿,方笔不翻则滞。圆笔出以险,则得劲。方笔出以颇,则得骏。提笔如游丝袅空,顿笔如狮狻蹲地。妙处在方圆并用,不方不圆,亦方亦圆,或体方而用圆,或用方而体圆,或笔方而章法圆,神而明之,在乎其人矣。”。康南海此段书论,恰好描述了《好大王碑》用笔的诸多特点,“妙处在方圆并用,不方不圆,亦方亦圆,或体方而用圆,或用方而体圆……”亦看得出,康公在努力参悟“书法之妙,尽在运笔,而运笔之要,尽于方圆”之道,进之,可得“操纵极熟,自有巧妙”之理。笔者窃以为,研习此碑,若能对康公此述多加揣度并践之,对运笔之法应有所得矣!概言之,临习《好大王碑》之用笔,应紧扣三个关键词:一曰中锋。此碑几无偏侧锋,如同小篆,或隶中石门等;二曰藏露。主要是说起收笔之式,笔画有藏有露,不可均藏;三曰控速。即要把握好用笔的力度,切忌过快,行笔中需把“涩”的味道表现出来,追求“屋漏痕”之古拙的趣味,切忌“平铺直叙”,尤在折笔处,需显“折钗股”、或微妙“焊接”的过渡,表现出现高古的气息。

在结字方面,应多多体察《好大王碑》与传统汉碑之异处,品味其奇拙之态。品察、分析此碑单字结构,窃以为:“势奇、体古、态拙”似可概括之:

一曰“势奇”。此碑单字,可谓一字一势,或一字多势,参差有度,各显风骚。明代费瀛《大书长语》云:“作大字如大匠作室然,先须经营位置。匾有横竖,体裁不同,字有疏密,形势亦异。规画间架,穿插得宜,胸中有成字,而后下笔,则稳妥耐看”。细观此碑,有的字写成了“上大下小”,似孩童打伞,险中求稳,又像旋转的陀螺,着一点而不倒,比如“家”“是”“墓”“民”等字;有的字被稳稳地安排在一个、又一个“上小下大”的梯形里,可左右扭动却上下“动弹不得”,“看”“卖”“言”等字独具此味;“任尔东西南北风、我自岿然不动”的有“国”“有”“令”“来”等字,属于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的寺中老僧,正襟危坐待问禅;左右结构的字,有的左小右大、有的让右放左、有的左右均衡,并之以一字多态、同体势异微处、对角拉伸字形、紧外松内等多种构字“手法”,“玩活”体、形、神于股掌,倒逼全碑字法出奇、出彩,堪比者难觅。

二曰“体古”。明代汤临初《书指》云:“大凡古人书,初览似少意味,至于再至于三,精神益生,出没始见……但能一意法古,梦寐求之,久之必有所合,恐无俟借材于异代也”。西汉隶书,源于篆书,质态古朴,特别是少数的石刻文字,比如《五凤二年刻石》《杨量买山地记》等,线条基本无波磔,字形体势简朴无华,稚拙趣雅,一派率真之象。《好大王碑》的构字及用笔朴真之特征,比之西汉诸碑,无疑是与之暗合的,这种“返祖”追古之意,《好大王碑》的表达是到位的,也是高级的。

三曰“态拙”。清代傅山《训子帖》体现了道家美学思想,他的“四宁四毋”即“宁丑毋媚、宁拙毋巧、宁支离毋轻滑、宁直率毋安排”道出了书法创作中显“拙”的必要。清代刘熙载在《艺概·书概》中也讲道:“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,继由工求不工。不工者,工之极也。”《庄子·山水篇》曰:“既雕既琢,复归于朴。善夫。”,这些书论皆阐明:以拙破巧、少轻滑而多真率方能呈现出“大巧若拙”之境。回看《好大王碑》,其不论在线条书制、还是在字架的营造上都凸显了一个“拙”字,尤其体现在单字的质态方面,均充分表明了书者在该碑的创作中,把追求自然“拙”朴、稚态天然作为首务,以期达到“工之极,归于朴”的境界。

综上,《好大王碑》不属于普通技法类碑版,它凸显的是融技法于风格之中,是化技法至于形而上的状态,也如其碑文所载主人公和事件本身折射出来的神话般的场景。该碑通篇舒朗、紧凑,浑濛有致,恰似高句丽族人震撼的骑兵方阵,在一副副冰冷的铁甲下包裹着的是滚烫的爱国之心,咄咄然逼向敌阵,威威然散发飒爽之气,我想,这应该就是《好大王碑》自身迸发出的灵魂之音和那段历史的绝唱。这个碑给我们带来的是研学的冲动和从未有过的感官享受,其神话般的“造字”和章法构图,给书法创作“破板结、破平正"带来了思考,促发书家灵性的突发,在这一点上,经常地品味、研习天真烂漫的《好大王碑》,无疑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。正如汤临初在其《书指》中所云:“大凡天地间,至微至妙,莫如化工,故曰神、曰化,皆由合于自然,不烦凑泊,物物有之,书固宜然。”。

正可谓:

白云黑水雄鹰怅,草拂残碑思大王。

千字飞书迎紫鹤,万兵揽辔斩群狼。

黄旌不去立松岳,熟谷无言祭柳仓。

破了倭城今或懈,猎人怎敢把弓藏。

2023年3月31日于揅堂

《好大王碑临稿》

范青,男,江苏涟水人,书法作品先后40余次入展国家级、省级重要书法展览(附后)。中国书法报、书法导报、书法报、扬子晚报等重要媒体曾作专题报道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教师、书法考级考官,江苏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理事,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,南京审计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,曾任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第一届、第二届理事、宿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宿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一、二、三届主席等职。现为宿迁市百名文化人(书法共7人)、宿迁市文联和宿迁市画院特聘书画家,国家级心理咨询师,中国法学会会员。

主要作品获奖和入展情况:

隶书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(中国文联、中国书协主办)

行书获“中国好书画”首届传世经典书画临摹大展提名奖(全国10人,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)

隶书入选第一届“江苏书法奖”(江苏省文联、江苏省书协主办)

草书获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(北京)全国电视书画大赛二等奖

草书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2008年书法篆刻展最高奖

草书获“吴冠南杯”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(中国书法家论坛主办)

草书获全国书法家手卷展三等奖(全国最大书法专业报纸-《书法导报》主办)

隶书获“张浦杯”全国廉政文化书画大赛铜奖(《全国最大书法专业报纸-书法导报》主办)

草书获建党90周年全省公务员书画联展一等奖(江苏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主办)

草书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百人精品展(中国书协主办)

行书入展“羲之杯”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行书入展“三晋杯”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(中国书协主办)

楷书入选全国首届册页展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,入选收藏)

草书入展全国第六届新人作品展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草书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隶书入展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大展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行书入展全国千人千邮展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隶书入展全国第二届青年展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草书入展建党90周年“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”(中国书协主办)

隶书人围全国“瘗鹤铭奖”书法展 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大草入展全国“孔子艺术奖”书法篆刻大展 (中国书协主办)

草书入展全国首届王安石奖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草书入展全国“长江杯”书法篆刻展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草书入展全国“谢氏杯”全国书法500强(《书法》杂志主办)

隶书入展全国“欧阳询杯”书法篆刻展(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)

作者:范青

编辑: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

Copyright © 2018-2026 北京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