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>   社会  >  正文

三木秉凤诗文选江清人近月,平旷树低空


问诗为谁倾

空有天下情

雪夜鸮穷羽

文章道中同

江清人近月

平旷树低空

多少史忧郁

堪叫后人惊

西方人提出了“文明冲突论”,当代中国提出了“文明互鉴论”。人类文明需要冲突隔阂还是需要互鉴共荣?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文明观?这就需要用真理的视野去观察世界,用正确的价值去引导世界。理不辨不明,道不辨不清,灯蕊不挑不亮,我们观察事物靠什么?是靠我们的眼睛吗?不是!是我们的大脑吗?也不是!靠我们对前贤思想的吸收吗?不全是。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再认识,一靠上天赋予人类的本有悟性,二靠自我文化知识储备而产生的深邃思考,三靠历史经验教训的积累、总结或升华,四靠实践活动对理论认识的一次次验证与矫正。人类社会未来需要什么样式的新型文明?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独特的评判标准,不能人云亦云,人趋亦趋,我们的思想不能被各类阶级性、民族性、种族性、地域性太强的外来思想标准打乱了我们历史固有思想方向。孔子说,“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,这里的“矩”就是我们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己的内心“标准”,这个标准不是别人的,是我们经过历史沉淀与实践验证而得出的衡量标准和价值判断。

一切人类文明都离不开文化,文明的底色是互鉴共荣而非冲突隔阂!文明的灵魂是文化,文化教育乃文化建设之源,教育的内容及方向直接决定着国民的精神文明风貌。当我们的教育被知识教育、技能教育、应试教育等所充斥时,文化教育却离我们愈走愈远!在人类的万年文明历程中,文化与知识孰轻孰重?我们需要文化还是知识?文化教育的回归或者至少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并肩而行,是当今世界教育共同面临的问题!毕竟人类文明的灵魂是文化而非知识!文化是什么?文以载道,大化天下,文化中包含的道性规律思想为人类文明指明的方向!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在世界文明的沧海桑田中生生不息,因为中华文明永远朝着正确的文化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。

自从人类脱胎于宇宙自然以来,就开始构筑文明的社会,文明基本骨架是什么?当然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,其中物质文明解决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,而精神文明解决了人类的思想深度与道德和谐问题。然而回顾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历史,我们又能留下多少“文明的果实”值得后人承继!我们知道,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着万事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未来。众所周知,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,而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则是一切事物运行的本质,宇宙是由阴阳二气构筑了太极世界,而人类亦是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构筑了文明太极,太极动态的本质要求是阴阳和谐,人类太极的基本要求当然亦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与和谐!这就是中庸之道。

世界文明历史中,文化是一切文明的灵魂本质与精神基因,所谓文以载道者,就是说文化承载的就是宇宙道理与人文道理!“一画开卦,文明肇启”,中国文化源于太极阴阳文化,而《易经》亦为百经之首,直到中国春秋战国诸子“百家争鸣”止,中国古典文化已成体系。从秦朝独尊法术,到汉朝独尊儒术,中国文化之道蕴藏在文明载体之中以一贯之,汉史、南北朝赋、唐诗、宋词、元典、名清小说,中国代代文典精华支撑着华夏文明的这片蓝天蒸蒸日上。

Copyright © 2018-2026 北京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