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爱”溶入心,“责”始于行----记聂市中心小学校长何晗玭
近年来,临湘市聂市镇中心小学校长何晗玭立足小学生健康生长的育人理念,回归生命教育,唤醒学生内心“自爱”、“他爱”、“大爱”的种子,以活动为载体搭建桥梁,实现“诚朴”“理解”“担当”的责任转化,以爱润责,让幼小的心灵插上理想的翅膀,谱写一曲爱心与责任的颂歌。
缕缕春风换童心
2014年9月,何晗玭带着教师的梦想,告别巴陵古城,来到了家乡的中心小学,当上了护花使者。从那时起她就情系农家子弟,把人生的坐标锁定在乡村教育事业上。课堂上一缕缕师生情结,生活上一幕幕母子关爱,学生与她结下了深厚的情缘。双胞胎李泽宇、李泽天学习不太刻苦,语文考试得了8分和18分,看起来天真活泼的兄弟俩怎么只得了这么一点分,于是何老师当面批改他们的作业,错在哪里及时辅导,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,利用双休天无偿给他们补课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何老师的耐心引导下,达到预期的目标,同时何老师还把另外学习有困难的五个学生的成绩也提上来了。期终考试她所任教班级的及格率达到了100%,优秀率达到了92%以上。学生李某丽,父母离异,每天沉默寡言,成绩陡然下降。何老师发现后立即家访,打开了她的心扉,并时常带在身边弥补母爱。照顾她、体贴她、帮她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,一跃成了班上的尖子生。 爱心永恒、责任在肩。2013年何老师在定湖中心校实习还是个准老师,没有一分钱的工资收入,她在家里拿钱为关山村高湾组,深度残疾的谢如意的女儿余某某捐助了500元的生活费。何老师虽然只有8年的工作经历,家访达到了百余次,家访记录本写完了4个。为学生延时免费服务每个学期不少于180个课时。远景村有一个贫困户的孙儿在何老师的班上读书,生活十分困难,她每个月为该生资助200元生活费,累计达到了2000余元。家长提了两只鸡,拿了100个鸡蛋来看望何老师作为报答,何老师按市价付了钱。家长硬是不要,何老师说教书育人是我的本份和职责,资助困难学生是我的爱心所在,也是我应该做的。收取家长的礼物是违反纪律的,请您不要为难我。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家长的尊重,社会上的好评,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。
品行教育 自然着色
人之初,如玉璞,小学阶段是品行养成的黄金时期。何老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、探索,小学生品行发展规律,克服流于形式的主观说教,确立了“有爱、有志、有礼、有责”四有美好品行的成长目标。她自任中心小学校长以来,结合各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,从政治认同、道德规范、心理健康、人生价值、和谐相处、法治观念、文化自信、国安意识等八个方面,分低年级和中年级制定不同的学生品行教育目标。分年级提炼了主题:一年级“我是中国人,我爱我家”、二年级“爱在身边,友好相处共成长”、三年级“言忠信行笃敬,知恩于心感恩于行”、四年级“辉耀历史瑰宝,传承红色基因”。与此同时,何老师还围绕国家关工委提出的阅读任务,开展了不少的活动。如:低年级开展“我爱我家”的写字比赛,中年级开展“传红色基因,庆党的百年”的朗读比赛。
小学的品行教育贵在“自然着色”,何老师不愧为师大本科毕业生,不仅书教得好而且政治思想工作也抓得不错。为小学德育闯出了一条育人之道。
德育活动 丰富多彩
自何晗玭参加工作以来,无论是当教务员、班主任,还是小学校长她都把德育工作参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去。搭建桥梁、建立平台让小学生学习更优化、更轻松。
何老师倡导温馨、精致的生态理念。重点建设一廊一室一栏一吧,发挥环境的润泽作用,营造立体的育人氛围。
一廊,即七彩关爱,责任校园长廊。廊道、墙壁等用于展示学生中的优秀榜样。陈某瑾等许多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在街道拾废纸、捡垃圾,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长期坚持做义务是很不容易的。不仅如此,在回家的路上、在自己的园庭周边和屋场也坚持拾垃圾,为清洁家园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贡献了力量,获得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点赞。
一室,即留守儿童关爱室。既有学校发展的见证,更有历届学子的成长记录,既有图书阅读又有画报的欣赏。里面尽显家国情怀的“大爱担当”,是她倡导以德育人的重要场所。何老师很少考虑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的私事。许多休息时间都与学生在关爱室度过,与留守儿童结对子,用母爱般的温暖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,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。留守学生张某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,由爷爷奶奶照看很不守规矩,在学校不守纪律,在家里不听爷爷奶奶的话,有时还骂他的奶奶。何老师通过家访在关爱室找张某谈话,交心通气,两三个回合硬是使张某回归了正道。
一栏,即德育主题教育宣传栏。两个星期更换一次德育教育宣传内容。一、二年级由班主任主办,三、四年级由师生共同举办。形式多种多样,各显特色,给学生一个随时展示自我的舞台,鼓励学生全方位表现自己。
一吧,即爱心驿站网吧。设休息区、失物招领柜。由学生义工提供服务,是传递“他爱”、“大爱”的重要载体。学生自发将捡到钱币及物品送到这里,填写“爱心储存银行”相关信息,为自己储存拾金、拾物不昧、助人为乐的正能量。失主领走遗落的钱物,登记“诚信提取银行”领取人信息,为自己储存感恩,诚实守信的文明品质。
德育课程浸润:针对不同年龄、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,何老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社会体验,让学生在行动中提升。如:在安全课程的教育中,渗透防火、防疫情、防溺水、防骗、防性侵、防交通安全事故的教育。注重健康成长、意志磨练、着力温情感动。
学科课程涵养:何老师本着学科教学要从“知识本位”转换到“育人本位”,她在教学中注重学科道法渗透,尽可能挖掘、梳理、提炼德育要素,并根据学科特点,发挥学科优势,从不同视角促进学生品格的隐性提升。何老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“时政播报”,语文学科的“即兴演讲”等主题活动,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舞台,引导学生深度思考,达到学科涵养品格的目的。
为充分发挥升旗仪式的育人作用。何老师不仅组织全体师生在国旗下举行热爱祖国的庄严宣誓,国旗下的讲话。还要求负责升旗仪式的班级在展示中要有“爱”的名言。何老师结合重大节日,打造主题鲜明的“爱”的主题活动。如每年一次的“传递温暖,让爱永恒”特殊寒假作业。她统一印制贺卡,写上新春祝福,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医院、派出所等单位,为节日坚守岗位的医师、干警、环卫工等送去节日祝福。并亲自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,为老人梳头、洗衣,送上饼干、牛奶等食物,传递爱心、传递孝心。发扬我中华民族敬老、爱老的传统美德!
缕缕春风换童心
2014年9月,何晗玭带着教师的梦想,告别巴陵古城,来到了家乡的中心小学,当上了护花使者。从那时起她就情系农家子弟,把人生的坐标锁定在乡村教育事业上。课堂上一缕缕师生情结,生活上一幕幕母子关爱,学生与她结下了深厚的情缘。双胞胎李泽宇、李泽天学习不太刻苦,语文考试得了8分和18分,看起来天真活泼的兄弟俩怎么只得了这么一点分,于是何老师当面批改他们的作业,错在哪里及时辅导,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,利用双休天无偿给他们补课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何老师的耐心引导下,达到预期的目标,同时何老师还把另外学习有困难的五个学生的成绩也提上来了。期终考试她所任教班级的及格率达到了100%,优秀率达到了92%以上。学生李某丽,父母离异,每天沉默寡言,成绩陡然下降。何老师发现后立即家访,打开了她的心扉,并时常带在身边弥补母爱。照顾她、体贴她、帮她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,一跃成了班上的尖子生。 爱心永恒、责任在肩。2013年何老师在定湖中心校实习还是个准老师,没有一分钱的工资收入,她在家里拿钱为关山村高湾组,深度残疾的谢如意的女儿余某某捐助了500元的生活费。何老师虽然只有8年的工作经历,家访达到了百余次,家访记录本写完了4个。为学生延时免费服务每个学期不少于180个课时。远景村有一个贫困户的孙儿在何老师的班上读书,生活十分困难,她每个月为该生资助200元生活费,累计达到了2000余元。家长提了两只鸡,拿了100个鸡蛋来看望何老师作为报答,何老师按市价付了钱。家长硬是不要,何老师说教书育人是我的本份和职责,资助困难学生是我的爱心所在,也是我应该做的。收取家长的礼物是违反纪律的,请您不要为难我。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家长的尊重,社会上的好评,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。
品行教育 自然着色
人之初,如玉璞,小学阶段是品行养成的黄金时期。何老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、探索,小学生品行发展规律,克服流于形式的主观说教,确立了“有爱、有志、有礼、有责”四有美好品行的成长目标。她自任中心小学校长以来,结合各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,从政治认同、道德规范、心理健康、人生价值、和谐相处、法治观念、文化自信、国安意识等八个方面,分低年级和中年级制定不同的学生品行教育目标。分年级提炼了主题:一年级“我是中国人,我爱我家”、二年级“爱在身边,友好相处共成长”、三年级“言忠信行笃敬,知恩于心感恩于行”、四年级“辉耀历史瑰宝,传承红色基因”。与此同时,何老师还围绕国家关工委提出的阅读任务,开展了不少的活动。如:低年级开展“我爱我家”的写字比赛,中年级开展“传红色基因,庆党的百年”的朗读比赛。
小学的品行教育贵在“自然着色”,何老师不愧为师大本科毕业生,不仅书教得好而且政治思想工作也抓得不错。为小学德育闯出了一条育人之道。
德育活动 丰富多彩
自何晗玭参加工作以来,无论是当教务员、班主任,还是小学校长她都把德育工作参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去。搭建桥梁、建立平台让小学生学习更优化、更轻松。
何老师倡导温馨、精致的生态理念。重点建设一廊一室一栏一吧,发挥环境的润泽作用,营造立体的育人氛围。
一廊,即七彩关爱,责任校园长廊。廊道、墙壁等用于展示学生中的优秀榜样。陈某瑾等许多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在街道拾废纸、捡垃圾,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长期坚持做义务是很不容易的。不仅如此,在回家的路上、在自己的园庭周边和屋场也坚持拾垃圾,为清洁家园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贡献了力量,获得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点赞。
一室,即留守儿童关爱室。既有学校发展的见证,更有历届学子的成长记录,既有图书阅读又有画报的欣赏。里面尽显家国情怀的“大爱担当”,是她倡导以德育人的重要场所。何老师很少考虑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的私事。许多休息时间都与学生在关爱室度过,与留守儿童结对子,用母爱般的温暖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,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。留守学生张某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,由爷爷奶奶照看很不守规矩,在学校不守纪律,在家里不听爷爷奶奶的话,有时还骂他的奶奶。何老师通过家访在关爱室找张某谈话,交心通气,两三个回合硬是使张某回归了正道。
一栏,即德育主题教育宣传栏。两个星期更换一次德育教育宣传内容。一、二年级由班主任主办,三、四年级由师生共同举办。形式多种多样,各显特色,给学生一个随时展示自我的舞台,鼓励学生全方位表现自己。
一吧,即爱心驿站网吧。设休息区、失物招领柜。由学生义工提供服务,是传递“他爱”、“大爱”的重要载体。学生自发将捡到钱币及物品送到这里,填写“爱心储存银行”相关信息,为自己储存拾金、拾物不昧、助人为乐的正能量。失主领走遗落的钱物,登记“诚信提取银行”领取人信息,为自己储存感恩,诚实守信的文明品质。
德育课程浸润:针对不同年龄、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,何老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社会体验,让学生在行动中提升。如:在安全课程的教育中,渗透防火、防疫情、防溺水、防骗、防性侵、防交通安全事故的教育。注重健康成长、意志磨练、着力温情感动。
学科课程涵养:何老师本着学科教学要从“知识本位”转换到“育人本位”,她在教学中注重学科道法渗透,尽可能挖掘、梳理、提炼德育要素,并根据学科特点,发挥学科优势,从不同视角促进学生品格的隐性提升。何老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“时政播报”,语文学科的“即兴演讲”等主题活动,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舞台,引导学生深度思考,达到学科涵养品格的目的。
为充分发挥升旗仪式的育人作用。何老师不仅组织全体师生在国旗下举行热爱祖国的庄严宣誓,国旗下的讲话。还要求负责升旗仪式的班级在展示中要有“爱”的名言。何老师结合重大节日,打造主题鲜明的“爱”的主题活动。如每年一次的“传递温暖,让爱永恒”特殊寒假作业。她统一印制贺卡,写上新春祝福,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医院、派出所等单位,为节日坚守岗位的医师、干警、环卫工等送去节日祝福。并亲自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,为老人梳头、洗衣,送上饼干、牛奶等食物,传递爱心、传递孝心。发扬我中华民族敬老、爱老的传统美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