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跃苗兄
(湖南省级媒体记者、编辑,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红云,因为长期在媒体工作,结识了诗人刘跃苗。本文是邓红云读刘跃苗诗写的读后感。)
我曾经在湖南电大党政办工作了一段时间,有缘结识了校友刘跃苗兄,刘兄新化人,笔名草田、翼之、遥村。
跃苗兄是电大毕业的一名才子,一位诗人。我展卷拜读了他的《梦里流萤》等六部作品。这些作品中有长篇小说、散文和历史专著。本人对诗歌有些研究,故只对跃苗兄的诗作写点读后感。
梅山新化,蚩尤故里是一方人文荟萃之地,跃苗兄是其中佼佼者。他的诗总体读来有一种调性,这个调性就是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。
我认识好些诗人,作家,有曾任职陕西省作协的陈忠实,有曾任海南省作协主席的韩少功,他们书写历史描绘时代,写出了流芳百世的作品。他们雄居文坛,也影响文坛。我今天读到跃苗兄的系列著作,特别是他的诗集《梦里流萤》,我觉得同样是一部杰出的作品。
-,跃苗兄在诗中渴望社会治理更趋进步。文化人是灯塔,他仿佛在顽强地护着那塔。
我们且读跃苗兄二00九年写的《潮流》一诗:
有天难问我不默,天地容呼笔未休。
宪政法治真国策,自由民主是潮流。
跃苗兄在按语中说:五十岁以后,我基本上不再呐喊、狂呼,围炉议论不再振臂,文章也趋于冲淡,但民主、自由、法治、宪政未一日敢忘也。
我们再来读读跃苗兄的《癸未二月访桃》
咬冰吸雪铸精魂,赢得妖娆枝上春。
刘郎已非去年客,人花两惜小资情。
誓将热血弘民主,岂畏征途矗险嶙。
纵是香销红满地,也将残蕊护芳茵。
诗后,跃苗兄这样写下他的按语:2002年5月《千古一镜》出版,书甫一发行,赞赏者有之,鼓励者有之,担忧者有之,冷嘲者有之,咒骂者有之,告状者有之、甚至殴打者亦有之。那段风起云涌的日子,我闭关避居以对。
延到新春二月,桃花开,是桃花给我勇气,给我意志,给我信心,给我力量。
谢谢你,我的桃君。
跃苗兄命运不济,文不逢时,写的书出不来,出来了的遭非议。上文提到的历史时事专著《千古一镜》,出版后招来一众曲解、指斥甚至谩骂。跃苗兄泣泪吟哦:
嫩寒如障春难驱,冷雨敲窗病未苏。
报国久藏孙武策,匡时空著贾生书。
独从盛世忧黎庶,敢把狼锋刺腐愚。
李广冯唐俱往矣,黄金台上草荒芜。
时代是这样一个时代,社会是这样一个社会。但愿跃苗兄不负初心,继续守护文化人这座灯塔。
二:跃苗兄以儒生自居,决计毕生走立言之路,且雄心勃勃。
且读跃苗兄的《无题》:
逝川无奈莫回头,腰硬犹能挂吴钩。
垂帏自有书生志,不到等身不下楼。
跃苗兄发誓要著作等身,才肯启门下楼。过去是雕板印刷,线装书,著作等身完全有可能。现在蝇头小楷,一本百万字的书不够十厘米厚,著作等身何其难矣!不管怎么说,跃苗兄挚爱文学,勤奋著书,乃我辈楷模。
请再读他的《狂想曲》:
万里浮云舒素稿,正宜铁笔著狂草。
自信人间三百载,江山易老我难老。
“万里浮云舒素稿,正宜铁笔著狂草”,牵来白云为纸,跃苗兄要在那上面大书特书。好大的气量!我推测,主旨还是想在文学上干一番成就。
跃苗兄在《与诸友论事偶作》中,文学事功之心爆棚。其意气风发,仿如精神小伙:
诗文何可轻抛却,斯之处来当斯文。
我劝诸公重抖擞,中年正好日当中。
跃苗兄应属于拼命三郎一类。为了圆他的“立言”梦,也就是文学梦,他不舍昼夜,将生命也豁了去。
这里有他的《绝命诗》为证:
死去原知万事宁,但悲《赌石》未杀青。
三载涂抹书生累,还望来贤解寸衷。
这首作于2005年1月9日凌晨5时的诗,他在按语中这样说:几乎不舍昼夜,连写《赌石》二十余日,累伤了神,骤降大病。全身骨蒸,终日呼痛;魂魄扶遥,频至幻境。以为大限将至,凌晨留下绝命诗。
三,跃苗兄在《梦里流萤》中,用了大量诗歌吟哦亲情、友情与爱情以及对自己家乡深深的眷恋。
时年八月,跃苗兄剃度南台寺,拜宝昙大法师为师。蒙大师垂爱,赐其大作《山间小道一僧来》予他研习。
他随即写出长诗《读宝昙吾师》,以表对恩师的崇敬:
从来大德多磨难,烈火久炽现真金。
一片慈心护我佛,身世漂沦如转蓬
净土净心光环宇,度己度人耀德宗。
苦寒梅花花更艳,霜冻青松松更青
这是写师徒之情。
从1985年夏毕业,到2015年夏同学聚会,电大毕业整整三十个年头。三十年风风雨雨,虽漫长仿佛又弹指一挥间。跃苗兄静思默想,写下《赠电大同学诗二首》:
一
当年小院气峨峨,卅载回思梦尚多。
热血已随浮世尽,筵中唯问近如何?
二
人衰学废更如何?苦海生涯历劫波。
自有深情消不得,依然肝胆照人多。
这是写同窗之情。
我们且读读他的《一诺》诗:
一诺三年信太迟,履约今日效子期。
寸肠原是情中物,慢嚼诸君细细思。
跃苗兄在按语中说:三年前,我许老同学胡志平兄一餐肠子粑,不意此诺一晃三年,于今天才兑现。在晚宴上他赋诗一首,以佐酒兴。
这是跃苗兄写朋友之情。
我们再来读读他的一首爱情诗《宿湘江客舍》:
绵雨窗间意已舒,麓山湘水画中幽。
清凉客舍无多事,枕畔佳人枕畔书。
乡愁,如一匹柔软而绵长的丝绸,始终缠绕在跃苗兄的字里行间。
我们来读读他的《大旱》:
晴空万里白云悠,禾亦愁时余亦愁。
不赐田园三月绿,熏风吹断古河流。
他在按语中说:万里蓝空,资江干涸、今年的春旱连着去年的大旱。心内如焚,不禁成咏。
跃苗兄对桑梓的挚爱,我们从他编写摄制推广的《梅山文化》六十讲便可看出。
我们不仿来感受一下他对《吾乡》的眷恋:
故乡赐我好湖山,资水熊峰恣意酣。
天子唤来空船去,我自凭栏我自闲。
四,跃苗兄诗歌中,有两个独特的倾向:去寺庙题诗和初春访桃。
且读他的《题千佛残碑》
天马一去信茫茫,当年信众迹何方?
几重荒草燃野菊,一片残碑对夕阳。
旧迹渐谁谙本事,新诗愧我吊兴亡。
最无聊奈青衫客,偏向秋风觅愁肠。
跃苗兄怀才不遇,壮志未酬,有块垒,有郁情,有牢骚,要去寺院墙上渲泄。我仿佛在他的散文中读到过,他说一进寺庙,血压就降了下来,一颗浮躁的心也安静了。可能,寺庙是他安顿灵魂的地方吧!要这么说的话,跃苗兄当初出了家,剃度当了和尚,怎么又返俗了呢?
跃苗兄痴桃、迷桃与访桃。他在按语中说,这要拜林黛玉所赐,林妹妹爱挑,跃苗兄爱林妹妹,自然也爱桃。
不过,我以为,桃的特质诸如“咬冰吸雪”等与跃苗精神中的傲骨特质很相契,这应该是跃苗兄爱桃的根源吧!
他确把桃花引为知音,《壬午二月访桃》可为证:
恰我来时春始萌,百花未醒蝶眠冬。
俯瞰万山红几许,桃花着意迎旧人。
梅妻鹤子林逋意,我欲桃君为知音。
从此心有愁郁结,夜夜说与卿处听。
五,从《长歌行》看跃苗兄诗词的特色。
我们且先读读《长歌行》的开头:
浮五湖,戏沧洲,
少年豪气斥方道。
举世不见韩荆州,
空有功名无处求。
青龙剑,千里驹,
振衣千纫岗,濯足万里流。
关山万重马蹄碎,
空对明月费长吁。
长河流月无声息,
枉效马融吹长笛。
吹长笛,吹长笛,
多少俊彦不称意。
滚滚江涛秋月明,
万丈豪情化灰尘。
化灰尘,化成灰,
一寸灰尘一寸心。
据跃苗兄说,这是他唯一一首古风长诗。他怕别人不甚理解,他在按语中解释道:木心说:"《红楼梦》中的诗,如水草,取出水,即不好。放在水中,好看。"
这首古风,单单从字面理解,便不好。放到刘郎的人生中、志向里,性情上便好理解了。
沿着这条路径,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?《长歌行》是跃苗兄一首泣血之作。与其说它讲述的是跃苗兄的人生履历,倒不如说它诉说的是跃苗兄的心路历程,是他的事功精神从积极进取到退缩暗淡的过程。
跃苗兄从追求到幻灭的过程,不也是我们身边一群知识人的共同命运么?
为什么那么多读者从《长歌行》找到慰籍、找到共鸣,其根源大概也在此。
至于跃苗兄之诗词特色,我想起南宋俞文豹在《吹剑录》中的一个记载:东坡在玉堂日,有幕士善歌,因问:“我词何如柳七?”对曰:“柳郎中词,只合十七八女郎,执红牙板,歌‘杨柳岸,晓风残月’。学士词,须关西大汉,铜琵琶,铁卓板,唱‘大江东去’。”东坡为之绝倒。
词有娇婉细腻与豪情奔放之分,诗也如此。杜甫诗应归于沉郁悲慨,李白诗应归于雄浑豪放。
跃苗兄诗词,大概走的是李白、苏轼那一路吧!
我曾经在湖南电大党政办工作了一段时间,有缘结识了校友刘跃苗兄,刘兄新化人,笔名草田、翼之、遥村。
跃苗兄是电大毕业的一名才子,一位诗人。我展卷拜读了他的《梦里流萤》等六部作品。这些作品中有长篇小说、散文和历史专著。本人对诗歌有些研究,故只对跃苗兄的诗作写点读后感。
梅山新化,蚩尤故里是一方人文荟萃之地,跃苗兄是其中佼佼者。他的诗总体读来有一种调性,这个调性就是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。
我认识好些诗人,作家,有曾任职陕西省作协的陈忠实,有曾任海南省作协主席的韩少功,他们书写历史描绘时代,写出了流芳百世的作品。他们雄居文坛,也影响文坛。我今天读到跃苗兄的系列著作,特别是他的诗集《梦里流萤》,我觉得同样是一部杰出的作品。
-,跃苗兄在诗中渴望社会治理更趋进步。文化人是灯塔,他仿佛在顽强地护着那塔。
我们且读跃苗兄二00九年写的《潮流》一诗:
有天难问我不默,天地容呼笔未休。
宪政法治真国策,自由民主是潮流。
跃苗兄在按语中说:五十岁以后,我基本上不再呐喊、狂呼,围炉议论不再振臂,文章也趋于冲淡,但民主、自由、法治、宪政未一日敢忘也。
我们再来读读跃苗兄的《癸未二月访桃》
咬冰吸雪铸精魂,赢得妖娆枝上春。
刘郎已非去年客,人花两惜小资情。
誓将热血弘民主,岂畏征途矗险嶙。
纵是香销红满地,也将残蕊护芳茵。
诗后,跃苗兄这样写下他的按语:2002年5月《千古一镜》出版,书甫一发行,赞赏者有之,鼓励者有之,担忧者有之,冷嘲者有之,咒骂者有之,告状者有之、甚至殴打者亦有之。那段风起云涌的日子,我闭关避居以对。
延到新春二月,桃花开,是桃花给我勇气,给我意志,给我信心,给我力量。
谢谢你,我的桃君。
跃苗兄命运不济,文不逢时,写的书出不来,出来了的遭非议。上文提到的历史时事专著《千古一镜》,出版后招来一众曲解、指斥甚至谩骂。跃苗兄泣泪吟哦:
嫩寒如障春难驱,冷雨敲窗病未苏。
报国久藏孙武策,匡时空著贾生书。
独从盛世忧黎庶,敢把狼锋刺腐愚。
李广冯唐俱往矣,黄金台上草荒芜。
时代是这样一个时代,社会是这样一个社会。但愿跃苗兄不负初心,继续守护文化人这座灯塔。
二:跃苗兄以儒生自居,决计毕生走立言之路,且雄心勃勃。
且读跃苗兄的《无题》:
逝川无奈莫回头,腰硬犹能挂吴钩。
垂帏自有书生志,不到等身不下楼。
跃苗兄发誓要著作等身,才肯启门下楼。过去是雕板印刷,线装书,著作等身完全有可能。现在蝇头小楷,一本百万字的书不够十厘米厚,著作等身何其难矣!不管怎么说,跃苗兄挚爱文学,勤奋著书,乃我辈楷模。
请再读他的《狂想曲》:
万里浮云舒素稿,正宜铁笔著狂草。
自信人间三百载,江山易老我难老。
“万里浮云舒素稿,正宜铁笔著狂草”,牵来白云为纸,跃苗兄要在那上面大书特书。好大的气量!我推测,主旨还是想在文学上干一番成就。
跃苗兄在《与诸友论事偶作》中,文学事功之心爆棚。其意气风发,仿如精神小伙:
诗文何可轻抛却,斯之处来当斯文。
我劝诸公重抖擞,中年正好日当中。
跃苗兄应属于拼命三郎一类。为了圆他的“立言”梦,也就是文学梦,他不舍昼夜,将生命也豁了去。
这里有他的《绝命诗》为证:
死去原知万事宁,但悲《赌石》未杀青。
三载涂抹书生累,还望来贤解寸衷。
这首作于2005年1月9日凌晨5时的诗,他在按语中这样说:几乎不舍昼夜,连写《赌石》二十余日,累伤了神,骤降大病。全身骨蒸,终日呼痛;魂魄扶遥,频至幻境。以为大限将至,凌晨留下绝命诗。
三,跃苗兄在《梦里流萤》中,用了大量诗歌吟哦亲情、友情与爱情以及对自己家乡深深的眷恋。
时年八月,跃苗兄剃度南台寺,拜宝昙大法师为师。蒙大师垂爱,赐其大作《山间小道一僧来》予他研习。
他随即写出长诗《读宝昙吾师》,以表对恩师的崇敬:
从来大德多磨难,烈火久炽现真金。
一片慈心护我佛,身世漂沦如转蓬
净土净心光环宇,度己度人耀德宗。
苦寒梅花花更艳,霜冻青松松更青
这是写师徒之情。
从1985年夏毕业,到2015年夏同学聚会,电大毕业整整三十个年头。三十年风风雨雨,虽漫长仿佛又弹指一挥间。跃苗兄静思默想,写下《赠电大同学诗二首》:
一
当年小院气峨峨,卅载回思梦尚多。
热血已随浮世尽,筵中唯问近如何?
二
人衰学废更如何?苦海生涯历劫波。
自有深情消不得,依然肝胆照人多。
这是写同窗之情。
我们且读读他的《一诺》诗:
一诺三年信太迟,履约今日效子期。
寸肠原是情中物,慢嚼诸君细细思。
跃苗兄在按语中说:三年前,我许老同学胡志平兄一餐肠子粑,不意此诺一晃三年,于今天才兑现。在晚宴上他赋诗一首,以佐酒兴。
这是跃苗兄写朋友之情。
我们再来读读他的一首爱情诗《宿湘江客舍》:
绵雨窗间意已舒,麓山湘水画中幽。
清凉客舍无多事,枕畔佳人枕畔书。
乡愁,如一匹柔软而绵长的丝绸,始终缠绕在跃苗兄的字里行间。
我们来读读他的《大旱》:
晴空万里白云悠,禾亦愁时余亦愁。
不赐田园三月绿,熏风吹断古河流。
他在按语中说:万里蓝空,资江干涸、今年的春旱连着去年的大旱。心内如焚,不禁成咏。
跃苗兄对桑梓的挚爱,我们从他编写摄制推广的《梅山文化》六十讲便可看出。
我们不仿来感受一下他对《吾乡》的眷恋:
故乡赐我好湖山,资水熊峰恣意酣。
天子唤来空船去,我自凭栏我自闲。
四,跃苗兄诗歌中,有两个独特的倾向:去寺庙题诗和初春访桃。
且读他的《题千佛残碑》
天马一去信茫茫,当年信众迹何方?
几重荒草燃野菊,一片残碑对夕阳。
旧迹渐谁谙本事,新诗愧我吊兴亡。
最无聊奈青衫客,偏向秋风觅愁肠。
跃苗兄怀才不遇,壮志未酬,有块垒,有郁情,有牢骚,要去寺院墙上渲泄。我仿佛在他的散文中读到过,他说一进寺庙,血压就降了下来,一颗浮躁的心也安静了。可能,寺庙是他安顿灵魂的地方吧!要这么说的话,跃苗兄当初出了家,剃度当了和尚,怎么又返俗了呢?
跃苗兄痴桃、迷桃与访桃。他在按语中说,这要拜林黛玉所赐,林妹妹爱挑,跃苗兄爱林妹妹,自然也爱桃。
不过,我以为,桃的特质诸如“咬冰吸雪”等与跃苗精神中的傲骨特质很相契,这应该是跃苗兄爱桃的根源吧!
他确把桃花引为知音,《壬午二月访桃》可为证:
恰我来时春始萌,百花未醒蝶眠冬。
俯瞰万山红几许,桃花着意迎旧人。
梅妻鹤子林逋意,我欲桃君为知音。
从此心有愁郁结,夜夜说与卿处听。
五,从《长歌行》看跃苗兄诗词的特色。
我们且先读读《长歌行》的开头:
浮五湖,戏沧洲,
少年豪气斥方道。
举世不见韩荆州,
空有功名无处求。
青龙剑,千里驹,
振衣千纫岗,濯足万里流。
关山万重马蹄碎,
空对明月费长吁。
长河流月无声息,
枉效马融吹长笛。
吹长笛,吹长笛,
多少俊彦不称意。
滚滚江涛秋月明,
万丈豪情化灰尘。
化灰尘,化成灰,
一寸灰尘一寸心。
据跃苗兄说,这是他唯一一首古风长诗。他怕别人不甚理解,他在按语中解释道:木心说:"《红楼梦》中的诗,如水草,取出水,即不好。放在水中,好看。"
这首古风,单单从字面理解,便不好。放到刘郎的人生中、志向里,性情上便好理解了。
沿着这条路径,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?《长歌行》是跃苗兄一首泣血之作。与其说它讲述的是跃苗兄的人生履历,倒不如说它诉说的是跃苗兄的心路历程,是他的事功精神从积极进取到退缩暗淡的过程。
跃苗兄从追求到幻灭的过程,不也是我们身边一群知识人的共同命运么?
为什么那么多读者从《长歌行》找到慰籍、找到共鸣,其根源大概也在此。
至于跃苗兄之诗词特色,我想起南宋俞文豹在《吹剑录》中的一个记载:东坡在玉堂日,有幕士善歌,因问:“我词何如柳七?”对曰:“柳郎中词,只合十七八女郎,执红牙板,歌‘杨柳岸,晓风残月’。学士词,须关西大汉,铜琵琶,铁卓板,唱‘大江东去’。”东坡为之绝倒。
词有娇婉细腻与豪情奔放之分,诗也如此。杜甫诗应归于沉郁悲慨,李白诗应归于雄浑豪放。
跃苗兄诗词,大概走的是李白、苏轼那一路吧!